【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
呼麦起,野草生香沁心脾;微风吹,碧草摆动弄新潮。七月的内蒙古大草原,美不胜收,内蒙古的美,寄托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期待。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听取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和马鞍山林场造林护林工作情况汇报。他指出,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世世代代干下去,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首古老的民歌,勾勒出壮丽富饶的草原图案,而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赛音呼都嘎苏木巴音胡舒嘎查的百格利生态牧场里却有一番“另类”的草原景象。牧场里没有草原“标配”的牛羊成群、骏马奔驰,取而代之的是闲庭信步的柴鸡。“我们给它们取名叫做‘草原飞鸡’,”百格利生态牧场负责人呼和图嘎是个“非主流”的牧民,不养牛羊改养鸡,还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博士们一起与鸡为友,研究它们的习性、生活规律,甚至还给它们建起了“别墅”。
曾经的呼和图嘎也是一名传统牧民,骑马赶牛羊。但由于缺乏科学放牧,草场压力不堪重负,连年退化。2007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深度沙化的巴音胡硕嘎查成立了沙地生态研究站,专家们提出了牧民养鸡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的建议。
但要迈出第一步,除了牧民传统观念的压力外,草原牧鸡还是一项技术活。呼和图嘎和中科院的专家们一边观察研究,一边摸索改进方式。分片建鸡舍,控制密度,最大程度放养柴鸡和维持草场质量间的最佳平衡。”功夫不负有心人,呼和图嘎和专家们的努力令草场焕发了生机,曾经裸露的沙丘上长出了绿草,草地上的草籽和昆虫给鸡提供了天然“美味”,大量的鸡粪又为草地补充了有机营养。草原实现了生态良性循环,干涸多年的水泡子也泛起了波光,野生动物们开始移居至此。
草原活了!呼和图嘎借机修起了蒙古包,搞起了民宿,并取名为百格利生态牧场,译为“自然”。一座座纯木打底的黄灰色毡包,配以向南迎广的落地窗,与绿油油的草场浑然天成……这样的美景,令来过的游客都说好。十余载寒暑,呼和图嘎的牧场从黄沙漫漫的荒地,变成了“沃野千里绿,青山万木春”的宝地,“草原飞鸡”也从呼和图嘎的“取款机”变成了草原生态恢复的“领航机”。在正蓝旗政府推动下,草原牧鸡成为当地促进农牧业产业结构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解决全国突出的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政府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青岛大学干部培训中心针对“生态建设、绿色发展发展干部培训专题”,综合运用理论授课、现场教学、结构化研讨等多种教学方式,加强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托青岛大学多学科的雄厚的教学资源,汇聚国内相关领域权威教授和专家,以理论学习与研讨交流相结合的形式,提升生态环境系统领导干部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
本文转自人民网时政频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